首页 > 最新动态 > 全国人大代表喻渝:推动勘察设计行业基础大模型建设
最新动态
全国人大代表喻渝:推动勘察设计行业基础大模型建设
2025-03-105

“勘察设计行业基础大模型,作为一种基于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模型,其核心在于整合行业数据、专业知识与技术规范,为工程师和设计师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这一模型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勘察与设计的效率与精度,还能有效降低成本,推动行业向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喻渝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两会期间,自己带来了《关于推动勘察设计行业基础大模型建设的建议》。
喻渝指出,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日益复杂多变,这对传统勘察设计方法提出了超乎以往的挑战。在效率、精度、成本控制以及数字化交付等多个维度上,传统方法已难以满足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勘察设计行业注入新的技术活力,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然而,我国当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智能化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研发与应用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尤其是缺乏针对勘察设计行业的基础大模型,这无疑限制了行业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因此,构建勘察设计行业基础大模型,不仅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国家工程建设质量与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勘察设计行业基础大模型,作为一种基于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模型,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技术,深入挖掘行业数据中的价值,辅助工程师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同时,通过整合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BIM(建筑信息模型)等先进技术,可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与智能分析,进一步提升设计的精准度与实用性。
为了有效推进勘察设计行业基础大模型的建设,喻渝认为,行业需要从技术、数据、生态等多个层面协同发力。在技术层面,应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合作,推动协同创新,研发适用于地理、地质、工程等领域的专用算法,不断优化模型性能。同时,结合遥感等前沿技术,实现数据的深度挖掘与智能分析,提升模型的实用性与泛化能力;在数据层面,应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推动行业数据共享,建立开放的数据平台,为模型训练与优化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同时,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数据的合规性与可用性,为模型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在生态层面,应打造集数据管理、模型训练、推演与设计优化功能于一体的基础大模型应用平台,提供标准化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降低使用门槛,促进模型在行业内的广泛普及与应用。
为此,喻渝建议,推动勘察设计行业基础大模型建设,需得到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专项财税优惠与研发补贴政策,降低研发与应用推广的成本,激发相关企业的创新活力。同时,设立技术攻关专项基金,支持行业在自然语言处理、稀疏注意力机制等关键技术领域的深入研究,推动技术突破与创新。此外,喻渝还建议,明确地理、地质、工程等数据的权属与流通规则,在保障相关数据资产权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益,为勘察设计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


—END—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秘书处联系方式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