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庆祝40周年】吴奕良:回顾改革成就?展望美好未来
最新动态
【庆祝40周年】吴奕良:回顾改革成就?展望美好未来
2025-06-262
图片
图片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2025年是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成立40周年,为充分展示40年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引领和服务行业发展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我们将陆续刊发行业老领导、同业协会、协会分支机构、会员单位及行业从业者等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撰写的庆祝文章,为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图片
图片


★ ★ ★



回顾改革成就 展望美好未来

——庆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成立40周年


吴奕良

原国家计委委员兼设计局局长

原建设部勘察设计司司长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原理事长   


我一直都在我国基本建设战线工作,曾参加过苏联援建、国外引进、中央援藏和国内重点工程建设等工作。从1983年开始,我作为全国勘察设计归口管理司局的主要负责人和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主要创建人,适逢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亲自参加了勘察设计改革和协会发展的历程,成为行业改革创新和协会建设的一名开拓者;亲自组织起草了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工程勘察设计改革的几点意见》《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请示报告》等以及指导勘察设计改革发展的部委文件,成为驱动勘察设计行业改革发展和协会工作的基础力量;亲自见证了广大勘察设计人员奋勇拼搏取得的非凡成就,成为变革历史的创造者;亲自见证了协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渐成为会员之家、政府部门的桥梁和助手的成长过程。

值此协会成立40周年之际,回顾我兼任主持协会工作的25载,首先感谢会员单位、各同业协会、各相关行业协会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也特别怀念我们共同工作的老一辈协会工作者的友情,铭记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指引下,我们共同努力为促进行业快速进步所作出的贡献。在此,我将这段共同奋斗的历程和成就记录下来,以助力行业和协会赓续前行。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历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勘察设计工作,中央领导对行业发展十分关心,先后作出了一系列批示、讲话和题词。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分别召开了14次全国性勘察设计工作会议,每次都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出席并发表讲话,这对指引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以及行业协会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关键作用。尤其是1994年11月在京召开的第十三次全国勘察设计工作会议,在京的国务院领导在中南海隆重接见会议代表并合影留念,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发表了重要讲话。李鹏指出:“勘察设计工作要逐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这样才能求得自身的发展,才能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工程建设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勘察设计,勘察设计是先行。一个设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建设的好坏,甚至决定了工程投产以后的经济效益和其他的各个方面。工程设计首先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尽可能地采用先进技术、适用技术,并讲求经济效益。”当时的情景难以忘怀,李鹏总理的重要讲话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历史意义。

第二,坚持体制创新改革。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勘察设计要实行企业化、社会化和收取设计费的指示,在原国家计委设计局工作的基础上,我和协会一起继续开展勘察设计事业体制向企业体制的改革,包括实行技术经济责任制、制定和调整收费标准、实施资质动态管理和推向市场,以及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认证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勘察设计行业成为全国事业单位最早改制成功的行业之一。与此同时,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对没有国家投入的中小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使单一产权制度转变为多元化产权制度。

第三,坚持信息化、数字化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们就开始推行信息化、数字化改革,提出“甩掉图版、无纸化办公和数字化交付施工图”的改革方向。在协会信息化指导委员会推动下,发展以CAD为重点的计算机应用,提升设计工作速度、效益和质量;20世纪90年代,我们持续推动“建网、建库、工作上网、管理上档”,推动BIM等三维模型设计;进入21世纪数字化设计时代,行业迎来四大变革:一是工具革命,利用AI+BIM等实现智能化设计,使设计可计算、可分析、可优化、可自动,且客户可参与体验;二是决策革命,以数据驱动数字化设计,依据知识资产库自动匹配方案,运用多种技术进行全方位虚拟化模拟,提前解决问题,优化全过程;三是组织变革,基于三维重构协同模式,各专业共享模型空间高效协作,促进全参与方协同,提升行业效率;四是催生新商业模式,构筑线上线下融合经济体,全过程设计集成交付,虚实建造模式实现全产业链整合,推动行业向更高速、更高效方向发展,为智能化交付无污染、无排放、全封闭的绿色工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坚持创新城市设计。党中央非常重视城市建设工作,1962年以来先后召开了4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每次都作出重要指示。这对勘察设计企业创新城市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针对“城市病”变革设计理念和思维具有现实意义。随着城市现代化和进入存量时代,应加强城市顶层设计,从城市发展需求出发,构建多层项目体系,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从满足人民生活向往,创新市政园林设计,加强智能化设计,建设宜居城市、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美丽城市,向绿色城市转型作贡献。加强文化传承,创建了中国建筑文化中心成为传承建筑文化活动和展览基地,对城市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组织编制抗震设计标准,提高城乡建设抗震设计的烈度标准,出台人防设施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相关措施,提高了人防设施的利用率。

第五,坚持企强兴业建设。为加快推动我国勘察设计企业强起来、迈入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要有先进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有超前的工程建设标准和人才智慧。首先,必须将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提升勘察设计现代化水平。受主管部门委托,协会每两年开展一次评选“四优”活动,即评选优秀工程设计、优秀工程勘察、优秀软件和优秀标准设计,在全国设计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在国庆60周年时,又优中选优,表彰了一批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工程设计项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叶如棠等部委领导参加颁奖,激发和推动了技术创新活力,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高质量、高水平作品,振兴了行业建设,催生了“中国专利”“中国标准”和“中国设计”走向世界。倡议并组织开展勘察设计大师和优秀院长评选活动,全行业涌现出一大批勘察设计大师和优秀院长,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石。许多优秀院长已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创建了一批与世界一流相媲美的工程企业;大师称号己成为“导师”、荣誉和创新技术“带头人”,为行业培育了一批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促进了人才引领行业发展。

第六,坚持勘察设计咨询管理一体化。工程勘察设计与工程咨询紧密相连,这是工程建设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合格的勘察设计企业也一定是合格的工程咨询企业。1982年,以原国家计委设计局前期工作处为主体,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工程咨询公司,部分勘察设计院也紧随其后成立了工程咨询公司;1988年,国家机构进行调整,工程咨询公司仍由原国家计委主管,勘察设计划归原建设部,形成了两家共管一家勘察设计单位的局面;2004年,国务院各部门勘察设计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组建中国工程咨询设计联合会的建议”,国务院作出了“加强联合协商议事,逐步实现联合重组”的决定。基于此,我们共同组织三家业务相同的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在京召开了“咨询发展,设计未来”论坛。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与代表会面讲话,三家主管部委的分管领导以及原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参加会议,为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管理一体化和实行工程全过程咨询奠定了基础。

第七,坚持勘察设计与施工深度融合。勘察、设计与施工的融合对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实现三者融合发展,推动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转型是有效之举;实行工程总承包、岩土工程体制、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建筑师负责制,是实现该转型的高效办法,能充分发挥勘察设计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工程投资省、工期短、质量优、效益好。协会的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分会,在总结推广原化工部提出的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总承包方面贡献突出。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等大型设计院从试点到迈向国际承包市场的经验表明,打破我国传统的业主、设计、施工分割式管理方式,变革为单一主体管理方式,已成为工程建设组织方式重塑、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和未来趋势。同时,加大勘察设计与施工传统产业融合力度,引入设计思维和理念,能协调各方资源,催生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变革传统施工方式,提升其效益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八,坚持专业人士执业注册制度。专业人士执业注册是国际专业人士组织通行的制度,其基本任务是关心重视专业人士及其组织利益,解决技术及相关问题。我国勘察设计队伍由专业人士组成,推行该制度有利于和国际接轨与互认,为我国专业人士“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有力支持。起初,我国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开展注册建筑师执业注册考试试点,获国际同行认可。随后,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建立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等执业注册制度,并成立建设部执业注册中心,以及半官方的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和注册结构工程师管理委员会。在我担任两委主任期间,曾与美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和总部设在伦敦结构工程师学会开展过互认工作。我国执业注册制度实施近20年来,加快推行此制度,已成为专业人士“走出去”平等执业,以及实现建筑师负责制和与国际同业互认接轨的迫切需求,同时为未来成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人士组织奠定了基础。

第九,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勘察设计行业紧跟党的改革发展战略,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在协会的积极推动,广大勘察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行业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生了根本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实行企业化改革,变革勘察设计单位性质,由事业体制向企业体制转型;二是实行市场化改革,勘察设计企业在市场化改革的大潮中,不断完善市场体制机制、以市场主体地位参加招投标竞争;三是实行社会化改革,由行政隶属管理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体制;四是实行信息化改革,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是生产要素向创新发展的重大变革,促进了勘察设计生产力大解放;五是实行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岩土工程体制和建筑师负责制改革,实现了我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性突破和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六是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为全行业的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七是实行执业注册制度改革,使我国的执业注册考试制度与国际接轨互认,实现我国专业人士在国际上平等执业,也为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但是,要使我国勘察设计行业强起来,迈进世界强国之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深化改革仍要不断推进。

第十,坚持总结历史经验。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成绩斐然,但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充分发挥作用、资源合理配置、完善行业法律法规、优化建设市场环境、体制现代化、管理科学化、业务多元化、市场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经营规模化,以及企业人才素质、创新能力和专有专利技术、标准规范、融资能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协会在各专业功能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均需不断完善和提高。因此,有必要总结历史,不断探索未来。本人1997年退休前后,与何立山、杨发君等大型设计企业领导和资深专家同事对行业过去的发展经历进行过一些总结,对未来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组织编写了《创建国际型项目管理公司和工程公司实用指南》《纵论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的发展道路》《新时代中国勘察设计企业高质量发展方式》《中国勘察设计发展史》《筑梦新征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勘察设计发展之路》等书籍,并分别或合作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关于勘察设计体制改革和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文章。这些书籍和文章共同描绘了我国勘察设计的艰难历程和辉煌成就以及行业改革创新的前景和具体措施,期盼有助于行业以史为鉴,有益行业和协会的改革发展。

回顾发展成就,展望美好未来。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协会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勘察设计行业一定会更加辉煌。

—END—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秘书处联系方式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