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成立40周年,为充分展示40年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引领和服务行业发展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我们将陆续刊发行业老领导、同业协会、协会分支机构、会员单位及行业从业者等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撰写的庆祝文章,为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
★ ★ ★
★
与时代同频共振 与协会同心致远
——庆祝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成立40周年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2025年,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迎来40周年华诞。作为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的引领者,协会始终以“服务行业、赋能企业”为宗旨,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标准建设等方面为会员单位提供了坚实支撑。从改革开放初期推动企业化改革到新时代引领数字化转型,协会始终是行业发展的“指南针”与“助推器”。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勘集团”)作为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自1983年从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912团转业深圳以来,始终与协会同频共振,从“拓荒牛”到“创新者”,从传统地勘到“智慧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走出了一条具有行业示范意义的转型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回望来时路,既是对协会40年辉煌成就的致敬,更是对“与时代同频、与协会同心”的深刻践行。
三峡新能源阳江青洲五、七海上风电场勘察项目
传承红色基因:从“基建铁军”到“行业标杆”的战略演进
工勘集团的发展史,是一部与国家战略同频、与行业变革共生的创新史。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勘察设计行业正值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期。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在1985年成立之初,便以“建章立制、规范发展”为己任,协助政府部门编制行业规划、制定技术标准,推动全行业完成从“行政主导”到“市场主导”的历史性跨越。工勘集团前身——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912团正是这一变革的亲历者:1983年集体转业深圳后,在协会“企业化改革”政策指引下,以“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率先打破“铁饭碗”,参与市场竞争,完成从“部队建制”到“企业经营”的身份转变。
2011年,协会参与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牵头的《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从单一业务领域向多业务领域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工勘集团紧跟政策导向,启动“343计划”:用3年夯实人才、资质、技术、业绩、经验、理论、品牌7个方面的根基,4年完成全国布局,3年形成“大岩土”多元发展模式。这一阶段,集团承接的深圳大运中心、平安金融中心等重大项目,荣获“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勘察设计奖优秀(公共)建筑设计一等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奖项,成为深圳勘察设计行业头部企业。正如协会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企业战略与行业趋势的精准契合,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工勘集团的“343计划”正是对协会行业规划的生动实践,也印证了协会政策的前瞻性。
步入新时代,数字化浪潮席卷行业。协会敏锐把 握趋势,2020年印发《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十四五”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到 2025年,大型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 ”的目标。工勘集团积极 响应,2020年升级“岩土多元 + 数字科技 ”战略,成立深圳市地质环境研究院,主攻智慧城市公共安全领域。通过整合 60万+ 钻孔数据,研发三维地质自动建模算法,构建地质大数据、低功耗物联网、时空地理信息三大核心能力,实现传统业务向“技 术 + 服务 ”的转型,成为协会数字化转型倡议的标杆案例。
2024年,协会在全国勘察设计同业协会工作会议上提出“构建高质量发展生态圈”。工勘集团顺势升级“岩土多元 + 数智科技”产业生态树,形成“地下地上垂直打通、数字安全场景深耕 ”的业务格局,重点拓展城市安全监测、智慧运维等新赛道,助力行业技术进步,彰显了“时代见证者、参与者、创造者”的责任担当。
引领全过程咨询:从政策引导到能力跃升的协同实践
全过程工程咨询是新时代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始终将其作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2023年,协会发布《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规程》(T/CECA20037- 2023),从服务范围、流程管控、成果标准等方面构建了系统化框架,为企业提供了实操指引。2024年9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工程项目管理大会上,协会进一步将全过程咨询列为重点议题,促进行业交流互鉴。这些举措既体现了协会对政策落地的推动作用,也为企业转型提供了清晰路径。
作为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工勘集团以协会政策为指引,充分发挥“人才 + 资质 +技术”三位一体的综合优势,打造了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标杆实践。在人才建设方面,工勘集团构建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体系,由30多名正高级工程师领衔、300多名注册执业专家组成的团队,实现了岩土、地质、建筑、软件、物联网等领域的有机融合,这正是对协会提出的“全过程咨询需要复合型人才 ”理念的最佳践行;在资质能力方面,作为国内勘察设计行业资质最齐全的企业之一,工勘集团资质数量突破百项,为开展“1+N ”定制化服务提供了坚实基础;在技术创新方面,依托30年地质大数据积淀和近千项工法专利,自主研发了涵盖BIM协同平台、AI监测系统等数字化解决方案。
特别是在水环境治理领域,工勘集团将协会倡导的全过程咨询理念转化为显著成效:累计承接总投资超40亿元的项目管理任务,并通过全过程精细化管控节约投资约6亿元。其中,深圳铁岗水库、西丽水库等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不仅荣获水利工程行业最高奖“大禹奖”等荣誉,更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郊野水库向都市型水库转变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工程样本,成为深圳南山区治水典范。这些实践不仅印证了协会倡导的从单一技术服务向集成式解决方案的成功转型,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创新实践案例: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的价值创造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协会深刻指出,勘察设计企业要明晰如何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 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构建发展的“第二曲线”,需要 统筹好发展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关系。这为我国广大勘察设计企业谋划“十五五”规划指明了方向。当前,工勘集团正持续深耕“岩土多元 + 数智科技”发展战略,以新一代数智技术赋能传统地勘业务创 新升级,形成具有工勘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2024年以来,我国发行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工勘集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依托自主研发的“空—天—地 ”一体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智能安全监测设备等核心技术,承接了西藏、重庆、黑龙江、广东等地的多个“两重 ”项目建设,助力全国科技防灾工作高质量推进。目前,工勘集团研发平台已服务全国18个省市,安装自主研发智能安全监测设备6万多台,成功预警多个滑坡案例,为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等多部委提供数智化解决方案。
此外,工勘集团积极响应“海洋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海上勘察、海洋监测等业务,同时融合倾斜摄影、北斗定位、BIM+GIS+CIM等技术辅助城市规划决策,推动传统业务高质量发展。
从基建工程兵的“红色基因”到新时代的“数 智先锋”,工勘集团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勘察设计行 业改革创新的缩影。40年来,协会与企业同向同行 ,见证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未来,工勘集团将继续秉承“让岩土技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使命,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中国勘察设计 协会的引领下,为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 多“工勘智慧”,共同谱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珠穆朗玛峰高寒高海拔自动化监测项目
(经纬度:东经86°51'6.09'',北纬28°8'10.16'' 安装地点:珠峰大本营 海拔高度:5200米)
—END—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秘书处联系方式
